close

  【環球軍事報道】美海軍學院新聞網10月21日文章稱,美國約翰·霍普金斯大學高級國際問題研究學院學者托馬斯·曼肯稱,中國正在不斷提升水下作戰能力,併在水下平臺、傳感器,甚至海洋地理研究領域投入重資。曼肯稱,打造水下作戰能力是當前正在太平洋和印度洋地區進行的、旨在提高力量投射和海上拒止能力的一場競賽中的一部分,這場競賽不僅涉及中國和美國,而且還涉及該地區其他國家。
  文章稱,目前世界各國愈來愈依賴水下基礎設施——各種通信電纜,開采礦物及燃料——促使軍方對水下能力愈來愈感興趣。美國傳統基金會的成斌補充稱,中國在最近修訂的軍事戰略指導思想中承認,中國的“海域是藍色國土”,中國不可能會“放棄西藏或香港”。
  成斌說,中國並沒有止步於其基礎廣泛的軍事現代化——發展隱形技術、新裝甲武器、彈道導彈、潛艇、快速攻擊艇、水面戰鬥,以及指揮、控制、通信、計算機、情報、監督和偵察能力。成斌說,“中國目前約有50至60艘潛艇,目前其潛艇首次在印度洋行動,而且中國的潛艇不會單獨作戰。”
  成斌說,那些投資是中國“新曆史使命”的一部分,中國的“新曆史使命”旨在保衛中國認為對其經濟重心而言非常重要的地區,並將中國的生產中心從內陸山區向沿海地區轉移。他指出,中文里“威懾”這個詞也有“脅迫”的意思。他還指出,中國沿海地區還容易受到空中攻擊,這正是中國投資發展反介入/區域拒止技術的原因。
  華盛頓戰略與預算評估中心防禦專家伊萬·蒙哥馬利稱,面對中國大陸的軍事行動——展開空中及導彈攻擊,實現海上封鎖目標——距離中國沿海地區僅有約100英里的臺灣處於“窘境”。他指出,潛艇曾被認為是受防禦及威懾較弱的武器,但卻指出臺灣僅有四艘潛艇,其中兩艘潛艇是上世紀四十年代從美國接收的二手潛艇,目前主要用於訓練。另外兩艘柴電潛艇於上世紀八十年代由荷蘭建造。
  儘管美國在十多年前同意為臺灣建造八艘柴電潛艇,但美國造船廠已經不再建造柴電潛艇,歐洲也不願意冒著破壞與中國關係的風險為臺北建造潛艇。蒙哥馬利稱,雖然臺灣稱他們考慮在本土建造潛艇,但卻面臨著成本問題。目前建造四艘潛艇所需成本約為50億美元,而當前臺灣人力資源成本正因義務兵役制向全志願兵役制轉移在不斷上升。
  蒙哥馬利還質疑臺灣是否能夠有效對抗中國,是否能夠以足夠快的速度培養自己的潛艇人員,使之能夠在戰鬥中熟練操作潛艇。在任務對島攻擊中,臺灣潛艇可能只會搭載“相對有限的有效載荷,而且由於港口會受到破壞,所以可能無法再次添裝彈葯。”蒙哥馬利稱,為了更好的防禦臺灣,投資發展微型潛艇和無人水下潛航器,可能是一種明智的選擇。
  成斌指出,在如何發展潛艇工業方面,印度的經驗可能會為臺灣提供一個範例。
  同為華盛頓戰略與預算評估中心防禦專家的伊斯坎德爾·拉赫曼指出,為了實現在國外設計及援助的條件下,在孟買及其他港口的本國造船廠建造攻擊型潛艇和彈道導彈潛艇,印度制定了一個為期十年的時間表。
  他指出,印度在認識到中國核動力潛艇在印度洋的存在日漸增長的同時,還把鄰國  (原標題:美媒:中國掀起水下競賽 保衛臺灣應學印度經驗)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zp96zpgmco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